無教育的大學 ,尊嚴何在?

用心可被看見!

十月二十日, 因梅姬颱風推進的外圍環流影響, 雖說中部的風雨並不向東部或南部大, 然而在台中的某些角落, 強勁風勢掼壓間歇的雨勢, 站在街頭, 就可軽嚐梅姬颱風這惡婆娘的兇悍。

當日, 在強風細雨交加的下午, 我和南新罕布夏大學的國際入學部主任 Dr. Steve Harvey, 參訪一所中部聞名的私立大學。 我知道許多孩子, 在風雨陰霾的慵懶氛圍中,容易產生 "不想去上學" 的人類原始惰性,   但我在這所私立學校,卻看到一群無畏嚴峻的外在環境, 一心只想求知的大學生。  見到這般光景, 莫名的感動頓時溫暖我心頭。

三十多位此校國際貿易系的大學生, 展現青春活潑主動的年輕人活力, 來應對 Dr. Steve Harvey 這位遠方外賓。  這些優秀的年輕人,盡情表達流利的英文對話,   謹慎提問一針見血的尖銳問題, 他們自在的表現,傳遞了該校用心培育學生的豐碩成果。 也難怪這所私校畢業的學生, 常被列為 "企業最愛聘用"名單之中。 這群卓越的大學生, 讓我重燃對台灣下一代的希望。

回想多年來我拜訪過的台灣學校, 我心中一直有個無解的結。  某些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高層, 曾要求南新罕布夏大學或芬利大學, 先降低入學語言標準, 來配合他們英語程度不足的交換學生。 這種自取其辱無理的要求, 來自 "國立" 的學校,真的是令人搖頭婉惜。 我不能理解為何台灣教育部,並沒有積極的將這種無實力的國立學校, 整頓一番, 去蕪存菁, 讓國立學校保留 "國立" 該有的基本尊嚴。

從零開始的興奮

在台灣的國小與國中間熬幾年,國三畢業後就到美國讀十年級 (相當於台灣的高一) 的女兒, 開學兩周後, 還天天都將 "我仍有culture shock" 掛嘴邊。 然而, 任誰都可以看出,她每天期待著上課學習的興奮 。新的環境, 新的體驗,新的發展,在美國女兒好似一隻即將展翅高飛迎向天涯的老鷹。她的自信與爆發力,漸漸凝聚。

來到美國後,我女兒變了越來越不像我女兒了。 她不再依賴我了, 因為我不用再叫她起床刷牙洗臉, 我不用為她準備早點, 不必督促她的家庭作業, 不必跟她一起溫習小考的範圍,對她來說,我的利用價值好像越來越少。  除了需要伸手跟我要零用錢外, 她真的不需要我了。 "一則以喜 ,一則以憂",心裡冷暖唯我自知。

不知道美國的學校有甚麼魔力, 讓我女兒變得如此令我覺得好陌生。在台灣她常說 "數學實在無聊極了" 或者 "我不喜歡體育課" 。現在於美國的十年級,每天都要上數學課與體育課, 她則說  "我實在太愛數學了, 數學是我的最愛" ,又說  "我好喜歡跑步" 。在這裡,她真的快樂多了!  "樂於學習" 是她最大的轉變。

我,想再年輕一次,變回十五歲 ,跟著我女兒到她的高中求學, 一探到底她的學校施展甚麼魔法 ,扭轉了一個頑固的青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