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指南:美國大學之間互相承認學分的剖析 (Part 3)

加州州政府

整個磨蹭惱人轉學的過程中,就猶如紅男綠女感情,花花世界的求偶配對 :滿股惱兒抱著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癡情,最怕招惹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的結果。 

那麼,可接受轉學生的學校,某年度能否接受轉學申請者,有哪些因素可左右其轉學生的接受率呢?     通常,接受轉學生的校方會考慮:

(1) 以學校現有的資源,可以容納他校轉來的學生嗎?

一些知名大學的研究所,大多僅秋季班可接受轉學新生; 而且,某年度可以接受轉學生,並不見得下一個年度也是如此。 為何呢?

如您要轉學去的系所,已知明年度該科系將有教授到他校或者國外當客座教授或者訪問學者,師資會發生短暫不足的現象。    所以,此系所可能無法在明年度,接受轉學生或者新生。(當然,此系所會審慎評估,接受轉學生對於現有學生,學習資源的衝擊性。)

此外,未來教育經費將短缺,也可能成為無法接受轉學新生的主因。   如美國許多的公立大學,因州政府刪減教育經費,而導致非 STEM (Science 科學, Technology 科技, Engineering 工程, Math 數學等理工科系) 的文學院一些系所,遭停辦的厄運,導致這些系所瓦解。   (STEM 是美國教育部,目前強調發展的教育重點項目。)

然而,也不是每一所沒錢辦事的學校,乖乖束手就縛於財政窘境,有部分的學校會另覓財源,以期絕地逢生。    尤其是高知名度的公立大學,不因政府教育經費欠缺之故,而停辦任何學院系所。他們反而逆行其道增加轉學生名額。畢竟,多招攬一些轉學生,所得來的學費,可彌補被政府刪減的經費的空洞。

如最近幾年,加州政府被 24/7 Wall Street 列為

The Worst Run State in America


財政經營最糟糕的的州政府,在教育資源被政治因素犧牲下,州立的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系統的各所學校,招不足加州當地的學生,於是他們將眼光瞄準來自遙遙北方,華盛頓州西雅圖市附近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 。(西雅圖的工作機會多,且富人聚集。其附近的本土學生與國際學生,經濟條件佳。)

(註 :根據美國普查局 US Census Bureau 於 2013年的公告數據,西雅圖市 Seattle 為全美最富有城市第 5名。)

於 2013年秋季,名校如 UCLA  接從他校轉學至該校的機率為 26.48% (資料來源: UCLA網頁),此接受率高於其一般高中畢業生申請入 UCLA 的接受率 20.4% (資料來源:US News & World Report)。

無獨有偶, 
UC, Berkeley 於 2013年的秋季入學的接受率,也有類似情況。當季,其轉學生的接受率為 24.5%, 但其一般高中畢業生申請入其大學的接受率卻僅有 17.7% 。

待續.......................

留學出門在外的為人處世:李嘉誠的精明最高境界

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我擁有 3 個 gmail郵件信箱,兩個為公事所用,一個則為我私人所用。

今天,看著我個人 gmail 電子郵箱的信件,已日積月累至將近 7,000 份,我心都快癱了! 由於工作忙碌,我會每天回覆 email,但很少花時間去整理或者歸類我私人電子郵件。   

心頭發癢,很想對這 7,000份的 email 宣戰。我頓時心血來潮,想清理那些雜亂無章的私人email ,於是,我固執地一頁頁往前翻頁尋找至 2010年,當我最初使用 gmail 的開始。

邊翻頁,邊讀以前的 email ,追尋往日記憶蹤跡,發現了一則老朋友傳給我的文章,裡邊的智慧,值得留給後代,也值得與讀者分享。

(註:香港大企業家李嘉誠的事蹟,請參考維基百科網頁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D%8E%E5%98%89%E8%AA%A0 )

 有一位建築商,年輕時就以精明著稱於業內。那時的他,雖然頗具商業頭腦,做事也成熟干練,但摸爬滾打許多年,事業不僅沒有起色,最後還以破產告終。

 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裡,他不斷地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想破腦殼也找尋不到答案。論才智,論勤奮,論計謀,他都不遜於別人,為什麼有人成功了,而他離成功越來越遠呢?
 百無聊賴的時候,他來到街頭漫無目的地閒轉,路過一家書報亭,就買了一份報紙隨便翻看。看著看著,他的眼前豁然一亮,報紙上的一段話如電光石火般擊中他的心靈。
 他迅速回到家中,把自己關在小屋裡,整夜整夜地進行思考。

 後來,他一萬元為本金,再戰商場。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魔法,從雜貨鋪到水泥廠,從包工頭到建築商,一路順風順水,合作伙伴趨之若鹜。短短幾年內,他的資產就突飛猛進到一億元,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有很多記者追問他東山再起的秘訣,他只透露四個字:只拿六分。
 又過了幾年,他的資產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達到一百億元。有一次,他來到大學演講,其間不斷有學生提問,問他從一萬元變成一百億元到底有何秘訣。他笑著回答,因為我一直堅持少拿兩分。學生們聽得如墜雲裡霧裡,望著學生們渴望成功的眼神,他終於說出一段往事。

 他說,當年在街頭看見一篇采訪李澤楷的文章,讀後很有感觸,記者問李澤楷:“你的父親李嘉誠究竟教會了你怎樣的賺錢秘訣?"李澤楷說:"父親從沒有告訴我賺錢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處世的道理。"記者大驚,不信。李澤楷又說:"父親叮囑過,你和別人合作,假如利潤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他動情地說:這段采訪我看了不下一百遍,終於弄明白了一個道理,精明的最高境界就是厚道,就是肯捨,古人早有定論,捨得捨得,先捨後得。

 細想一下就知道,李嘉誠總是讓別人多掙一兩分,所以,每個都知道和他合作會多獲利,就有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合作。如此一來.雖然他只拿六分,生意卻多了一百個,假如拿八分的話,一百個會變成五個。

 到底哪個更賺呢?奧秘就在其中。

 我最初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過於精明,總是千方百計地從別人身上多賺錢,以為賺越多,就越成功,結果是,多賺了眼前,輸掉了未來。

 演講結束後,他從包裡掏出一張泛黃的報紙,正是報道李澤楷的那張,多年來,他一直珍藏著;報紙的空白處.有一行毛筆書寫的小楷: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他說,這就是一百億的起點。

 這個天大的秘密就是,人生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是捨。




留學指南:美國大學之間互相承認學分的剖析 (Part 2)

圖片來源 :transferu.org


College Transfer (轉學至另一所大學)的現象,事實上還有一家庭或者親友因素。但此因素,僅少數轉學生會考量。

一位來自上海,年值 18歲的富二代男學生,原就讀於華盛頓州西雅圖市附近的寄宿高中。高中畢業後,他最終選擇了西雅圖市內的某所大學。因為,在此城市附近生活已若干年了,覺得此處正是他在美國的 comfort zone 。

(註:根據維基百科解釋,comfort zone 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人所處的一種安於環境的狀態,和習慣的行動,人會在這種安樂窩的狀態中,感到舒適並且沒有危機感。)

就讀大學第一學期的某日傍晚時分,他父母出其不意地出現在他租來的校外公寓。父母原本懷抱著一家人他國重聚的欣喜,此刻竟成  "強烈的失望,落空的期望"。 殷盼兒子能光耀門楣的父母,每年支出約五萬美元於唯一孩子的教育上,怎知過度受溺愛的兒子,不但不善於打點起居生活外,還染上吸大麻的惡習。    於是,父母強迫兒子從美國西岸的四年制大學,轉學至東岸 New York City 的社區大學,並與親阿姨同住,以便受監督,否則父母將斷絕一切金援。

學生轉學考慮因素,不外乎以上所提。那麼,從接受轉學生的學校觀點而言,考量重點為何呢?      理解了箇中道理,自然能提高您的轉學成功率。   這些重點如下:

(1) 以學校現有的資源,可以容納他校轉來的學生?
(2) 如何認定可以被抵免的學分呢?
(3) 可以被抵免的學分,上限為何?
(4) 收錄某轉學生,能對學校有什麼貢獻?

未來,這些重點將逐一被探討。

(待續..........)